一书法分布法
我在初习字时,仅知晓追求字的架子能站稳,结体匀称且美观。后来才明白一点一画亦有讲究,即用笔需具备质量。再后来深入学书,又渐渐知晓书写一篇还需具备整体感。也就是写成一件作品,不论是少至两个字、三个字,或者多至几十字、几百字,都得存有整体感,最好能拥有整体美。
图片
一个字安排得当便有了 “小章法”,一篇字安排妥帖,就有了 “大章法”。“大章法” 也称作 “分行布白”,简称 “分布法”。
曾阅读古人有关书法的著述,其中有些论点极为高深,专门论述分布的却不多。在此,我谈谈关于这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在摸索 “分布” 的过程中,我自己做出一个初步的小结,归纳为四点:
图片
必须持续进行平正的基本功夫练习,以免流于浮滑。
需逐渐养成 “贯气” 的功夫。
摆脱堆砌、安排、做作,逐渐趋向自然。
写行书的分布应当字字行行都存在变化。但如何变化,怎样提升就产生了问题。我便试图从姊妹艺术中汲取养分。
图片
二书法中的画意
我曾学习过西画,也摸索过国画,深知绘画一直重视章法,书法分布既然也叫章法,那就存在相通之处。绘画的章法,无外乎 “分宾主”“主题突出”“分虚实”“以虚衬实”“虚实相生”…… 这些与书法是相通的。然而绘画的章法尽可由作者自由发挥,变化多样,比如国画只画一枝花或一个人物,所占面积很小,空白处或落一个款或写上一大篇小字,仍可称为画作。书法一篇,总得一字一字、一行一行按顺序写出内容,写完再落款,存在局限性。
图片
再比如匾额、对联,其局限性更大,这便与绘画的章法不可通了。日本人创作片假名书幅早已跳出这种排满的框架,有了长短行,上不并头,下不齐脚,浓淡粗细也随意运用。但我觉得这种布局方式,我们不一定要去模仿。日本人写汉字书轴,仍是中国格式。他们有一幅只写一个字的,大多放在字幅中间。但也有放在一侧的,这在我国作品中较为少见。“分行布字” 皆有其局限性,唯有折扇扇面,前人已有不少长短行的分布法,近代更有发展,观《故宫藏明代大家书法扇面集萃联卷》则知此技法之大要。
图片
变化增多,但总归以具备整体美为佳作。我之所以想以画入书,还有是从国画中的写意画获得启发。认为作画既然可以不注重物形而表达其意,为何不可以取画之意融入书法呢?于是尝试书写虚虚实实、开开拢拢,也运用一些干湿浓淡的杂糅,以 “骨法用笔” 来 “经营位置”,有些点画并非从帖上碑上照搬而来,而是采用一些画画的笔意,久而久之,也有人说我有了画意。
图片
三书法中的音乐
我虽不通晓音乐,但喜爱聆听音乐。它除了迷人的音色外,全凭音节的强弱、高低、快慢…… 组合得当。它与书法有一处相通之处 —— 循序而进。书法既与绘画一样需要 “整体美”,内部又因书法更与音乐一样需要历经 “节奏美”。我便把要写的字一个个不断变化着推进以产生节奏感,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只觉得不变的整齐反而不如这些错杂的好看。
图片
有时连着写了三个或四个大小、粗细均匀排列的字,仿佛破坏了节奏,自己也会感到难受。既然提到 “节奏”,它的变化,和音乐一样,总不能随意而为,要具备动听动看的律动!怎样才算好,这就难以言说了。
四书法,动静相合的艺术
有人说书法是静的艺术,也有人说是动的艺术,我认为两者皆是,不妨看古人称王羲之的字为 “龙游天门”“虎卧凤阙”,前一句是称赞他的动美,后一句则称赞他的静美。形容行草书的语句,大多使用动的词汇,不胜枚举。如今常见的有 “笔歌墨舞”“奔蛇走虺” 等。
图片
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它的动美。唐代张旭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后,丰富了草书的艺术性,这一故事众人皆知。我们创作草书又为何不能从观赏现代舞蹈中获取启发呢!舞蹈的情调有悠扬的,有轻灵的,也有奔腾豪放的,每一支舞蹈有始有终,都具有连续性、节奏性和完整性,而且动态与每一刹那的造型都十分美妙,这对于草书分布追求动美确实具有启发。
图片
我从二十几岁起练习了三四十年太极拳(后来改练 “浑元一气功” 了),也学过一点少林拳,当然,都很不讲究。但竟然有人说我的字里有些 “太极意味”。其实,我是把武术的一套套徒手架子和一套套刀枪剑戟架子都与舞蹈一样看待,因为它们都讲究姿势优美,有起有止,连续前进,与书法创作意趣相同。
图片
当前的武术发展迅速,其动作愈发激烈惊险,有些是书法难以企及的。只有太极拳的从容和缓还能够琢磨,一些理论如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放即是收、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等比较有意义,又与书法相契合,并非仅仅能够揣摩它的动作,还能够补充我们书道的理论呢。我还认为若要发扬书法分布的动态美,没有比揣摩舞蹈更好的了。不能让张旭独自享有这份美妙,观《董其昌临张旭东明九芝卷》则知前人厉害之处。
图片
曾阅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感受到他的文笔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洋洋洒洒,难以捉摸。散文发展至今,出色的作品不断涌现,回环生动,引人入胜,有人称之为 “名散形散神不散”,实际上优秀的作品其形也不散(精简紧凑)。至于李白、李贺的诗,一个夸张而畅快,一个构思极为奇特,都富有浪漫色彩。多多诵读这些诗文,或许能够有助于气势与丰富度,或许能够壮大胆量任情恣性。
图片
若说尽可大胆驰骋、不顾一切,尽情发挥,则容易走入歧途。因为倘若放纵得无边无际,就毫无可取之处了。后来明白放纵中还需要有些约束,没有约束也就没有放纵,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五趣味,书法的高明要素
国画要求有三到:“理”、“气”、“趣”,这个 “趣” 字,在书法中同样适用。布局生动,便是一种 “趣”。此外,还有一种偶然获得的 “趣”。有一次,我书写 “把酒话桑麻” 诗句时把 “话” 字遗漏了,我懊恼要重写。旁人说何必如此!在斟酌添加注释时,忽然想出四字 “酒后失话”,“失话” 意思同 “失言”,这顺势成句,反而增添了意趣。
图片
这比不遗漏字似乎更有趣味。还有一次书写东坡《醉中走上黄茅岗》诗,既遗漏了一个字,最后一个 “狂” 字又误写成 “怪” 字,只能作废了。两位同道说这幅写得好,何必作废!看你怎样补好它。我就补上两句:“东坡居士醉中诗,新我酒后狂误怪。” 遗漏的字也补上了,几位同道都说:“这一幅比其他几幅好得多,饶有趣味更难得!”
图片
六永远的学习,永远的困扰
我五十年前学习西画时,学到了美术的三个原理,叫 “变化而统一”、“对比而调和”、“参差而平衡”,这三个都是先制造矛盾,然后解决矛盾。就是起初看似失常,但都有制约,也就是随意变幻中存在整体感。我过去作画有时会运用它们,到了学习书法遇到分布问题时,又思考如何运用它们,从姊妹艺术中获取养分,有时只能心领神会,自己去 “悟” 出道理。我常常想,在学习这个帖那个碑时,难免要舍弃自我顺从他人,到了进行分布需要各种养分的时候,就又想不能没有自我。要让它们都为我所用。如何能够运用得当,这就需要自己不断探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城府越来越深
下一篇:没有了